對于很多寶爸寶媽而言,給孩子喂飯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因為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越是給孩子喂飯,他們越是會厭食、反抗。這可讓寶爸寶媽們愁心了。
家長提問
孩子總是吃飯不專心,還特別喜歡走來走去,或者是玩會兒玩具,又或者是看會兒電視,就是不肯安安分分的把飯吃完,有沒有什么方式是可以改善這種情況的呢?
葵花童博士解析
說到給孩子喂飯那叫一個難啊,葵花童博士可是深有體會。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了,本以為越長大的孩子越懂事,吃飯就不會成為什么問題了,但怎知道,隨著孩子的長大,越喂孩子就越是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良好的飲食習慣可是比飲食量更為重要啊,作為寶爸寶媽可要認識并重視這一點。
很多家長都知道喂飯不好,但依然要喂。這其中的原因其實有三:
1、怕孩子吃太少,餓著。
吃飯乃是人的本能,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會自發(fā)自覺的尋找母親的乳房進食。葵花童博士可以告訴粑粑麻麻們噢,孩子是絕對不會餓著的,因為寶寶們都是十分聰明的。只要孩子精神好、體重指標正常,飯量便是適合的。
2、怕孩子營養(yǎng)不足導致發(fā)育不良。
很多粑粑麻麻們擔心自己的孩子營養(yǎng)不足、發(fā)育不良,但在如今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孩子的發(fā)育不良的情況更多是營養(yǎng)過剩、過度肥胖、飲食不規(guī)律、挑食等逐漸養(yǎng)成的飲食壞習慣所造成的。
3、怕孩子自己吃飯產生太多麻煩。
很多粑粑麻麻們都覺得孩子自己吃飯很容易吃得到處都是,到最后要自己收拾很麻煩。但實際上,只有當寶寶不斷練習的時候才能夠熟能生巧到最后自己的獨立進食。粑粑麻麻們可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就剝奪了孩子發(fā)展的機會噢。
葵花童博士支招
葵花童博士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粑粑麻麻們,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飲食習慣要做好以下三點:
1、吃飯的時間要有規(guī)律性。
當孩子到了1歲以后,孩子的飲食逐漸規(guī)律。粑粑麻麻們應該要根據家庭習慣和孩子的飲食習慣讓正餐時間相對固定一些,不能孩子說餓了就吃,打亂規(guī)律性,也要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數(shù)量。保持孩子飲食的規(guī)律性,相對固定進食時間,一旦讓孩子形成了生物鐘,到點了就會產生饑餓感,這樣孩子就會自己想吃飯了。
2、鼓勵孩子自主進食。
千萬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孩子吃飯吃得到處都是。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就要鼓勵孩子自己持勺吃飯,讓孩子感受到自主進食的樂趣。當然,在此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用手抓饅頭、包子等食物,給孩子一定的學習時間。
3、建立一定的餐桌規(guī)則。
養(yǎng)成孩子的習慣非常重要,從小要讓孩子使用餐椅,讓他們理解到餐椅是吃飯的地方,離開了餐椅就不能吃正餐了。如此一來,就會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意識。如果孩子鬧脾氣拒絕吃飯的時候,不用擔心孩子會餓著,也不需要勉強孩子一定吃飯。但是要告訴孩子,在下一餐正餐開始之前是沒有任何東西再給他吃了。餐前,也要培養(yǎng)孩子洗手的習慣。餐后,更要培養(yǎng)孩子擦嘴、漱口的習慣。
養(yǎng)成寶寶自主進食的習慣,孩子不會餓著,麻麻們也省心了,這真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小貝可是十分建議粑粑麻麻們鼓勵孩子們自主進食的喔。